延迟退休已成定局?预计你65岁这年退休!

2021-12-23 780


延迟退休 大势所趋?





前天

#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#

冲上热搜

引发了网友的一系列讨论

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(2011-2020年)》终期统计监测报告,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。


早在今年2月份,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当前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问题十分突出,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。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建国初是40岁左右,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.3岁。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,已经超过了80岁。







感叹人民生活水平与健康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,不少网友纷纷表示,平均寿命的增长和国家人口红利的消失,势必会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,90后逃不掉延迟退休了!


90后纷纷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感到担忧。


事实上,早在人社部今年6月公布的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中,就曾提到:



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,“十四五”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,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3500万人。


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。


今年以来延迟退休政策屡屡被提及,已经被写入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,其中关于提前退休改革动向,人社部权威专家给出明确原则!


明确提出,按照小步调整、弹性实施、分类推进、统筹兼顾等原则,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。



小步调整




小步调整
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

金维刚: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“一步到位”,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,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,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,节奏总体平缓。

图片
也就是说,政策实施后,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。

比如说,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,政策实施后,第一年,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。不同年龄段的人,退休年龄不同。以此类推,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。

可以确定的是,改革前期,临近退休的人,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,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。

对年轻人来说,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,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。



弹性实施



个人会有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

金维刚:延迟退休不会搞“一刀切”,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,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,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。 


这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、最重要的特征。

客观地讲,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、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,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、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,都存在较大的差异,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,有的人希望多工作,有的人希望早退休。 

延迟退休改革,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,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、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,增加弹性因素,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,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,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。


分类推进



不同群体、不同性别将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


金维刚:延迟退休不是“齐步走”,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。 


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、女干部55周岁、女工人50周岁,政策有所不同。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,采取适当的节奏,稳步推进,逐步到位。


对于现有不同职业、地区、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,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,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,平稳过渡。


根据延迟退休的大体政策,假定按照每年延迟2个月退休,推测出了这份退休时间表,仅供参考。

一想到60多岁还被人家称为打工仔,跟和孙子孙女差不多年纪的小年轻成为同事,到公司后还要被领导骂,眼睛都老花了还要做报表……顿时感觉晚景凄凉。



统筹兼顾



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协同推进


金维刚:延迟退休不能“单兵突进”。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,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,需要统筹谋划、协同推进。


一方面,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,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;另一方面,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,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。


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?如何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、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,帮助其再就业?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,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?还有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等等。 


只有统筹兼顾,配套措施到位,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、顺利实施。


整理改编自中国政府网